剧情介绍

拉里·弗林特出生于肯塔基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受过什么教育。20年前,他曾靠产销私酒谋生,后成为“好色客”夜总会的老板。一天,拉里邂近了舞女奥尔西娅,彼此情投意合,很快成了恋人。此时,颇具商业头脑的拉里正思索着如何拓展自己的事业,他瞄准了社会大众偏爱奇闻轶事的心理,认为从事出版有利可图,于是主办了色情杂志《好色客》。与当时流行的《花花公子》、《藏春阁》等色情刊物相比,《好色客》更为露骨。《好色客》专门刊登采访性感女星和花花公子。由于过分越轨,一般的小摊贩都不敢出售。结果首期发行的15万份,几乎全数被退回。正当拉里发愁之际,一个驻守边远岛屿的大兵打电话告诉拉里,《好色客》上某个裸女曾是艾森豪威尔的夫人。这一惊人的消息散布出去后,杂志销量顿时直线上升,最高时达到200万份。《好色客》一跃成为全美闻名的通俗读物,拉里也成为美国出版界的新贵。低成本的投入换来了如此巨额的回报,拉里成了百万富翁。他买了大房子,过上了穷奢极侈的生活。事业上如日中天,个人生活也锦上添花,拉里迎娶了相爱多年的脱衣舞女奥尔西娅。然而,正当他沉浸在事业与家庭双重幸福中时,灾祸却不幸降临了。1972年,警方以涉嫌指使他人卖淫并参与有组织犯罪等罪名将拉里逮捕。辩护律师艾伦·艾萨克曼代表拉里出席法庭辩论。一审裁决时,拉里被判有罪,入狱25年。幸得多方援助,拉里的罪名才在5个月后得以洗刷。出狱后,拉里度十分消沉。这时候,卡特总统的妹妹鲁思·卡特以宗教信仰感化了他,他去教堂接受了宗教洗礼,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拉里重获自由并不意味着《好色客》杂志就不再被人关注。试图在禁该刊、惩治拉里的民众大有人在。6年后,拉里因公开销售《好色客》而再度被捕。在乔治亚州立法院门外,拉里与律师艾伦被人开枪击伤,导致他腰部以下瘫痪,从此,拉里宣布放弃基督教信仰。拉里出院后,与奥尔西娅移居好莱坞贝佛利山庄。1978年到1983年间,他们对《好色客》杂志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毒品中,以此逃避现实。毒品短暂的麻醉作用固然有效,手术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次手术后,拉里决心戒毒,再度投入繁忙的工作。不久,法院的传票再次递到了拉里面前,这次的起诉原因是联邦调查局追查到一些罪证,一盘磁带暴露了拉里与一个毒品贩子的交易。在法庭上,拉里破口大骂检察官,为此,官方将拉里送进了精神病院。恰在此时,奥尔西娅发现自己已染上艾滋病,而且已是晚期。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原先想陷害拉里的税务人杰里·法威尔又指控拉里逃税4000万美元。拉里进行了反诉,这场官司于1984年初终审,但陪审团的裁决令拉里十分失望。正当拉里坚持不懈地继续抗争时,奥尔西娅撒手人寰。1987年,拉里将自己的案卷递交到高等法院,最终得到空前的支持。拉里获得了言论自由的权力。拉里坐在轮椅上缓级地驶出法庭,来到台阶上,向围观的人群挥手致意,脸上露出久已不见的笑容。记者问他,这一生是否有悔恨之事,拉里没有回答

评论:

  • 初珠 1小时前 :

    @Sundance, 太真实太palpable,unratable。顺便说一句某著名影评人(男)对此片洋洋洒洒百字评论居然能从镜头调度讲到萨特加缪,就是一字不提womanhood最后还说“60年代这个背景固然可以拿掉”,牛!

  • 明雪 4小时前 :

    比起《四月三周两天》还是差太多太多,432把人放置于一个大的场景里,于是那些焦虑和恐惧从画面中逸散出来让人坐立难安,扔孩子和家庭聚会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这部基本上全是近景,镜头紧跟女主,想要去塑造一个把命运把握于自己手中的女性,总有种割裂感,一波三折的堕胎并无痛感,一到关键时刻就用电子乐传达焦虑,完全不行嘛

  • 年晓燕 3小时前 :

    摄影机一刻不离地抓紧人物 在特写和跟拍中描摹出人物轮廓 不再对前因后果做出一些赘述 而是直奔主题地聚焦于事件的整个过程 甚至以固定机位下直观还原出的疼痛来反馈给观众 其实是蛮感性的女性视角 哪怕背景设置于压抑黑暗的年代 最后仍然落脚至文学去有力地给予希望

  • 愈代柔 8小时前 :

    六十年前法国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电影讲的是上世纪中叶的法国,堕胎违法,意外怀孕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堕胎,在这个过程中身心都遭受了摧残。有几场戏确实比较生猛,特别是她打算自己照着镜子用铁丝手术那一段,观众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想电影的作用正是如此,提醒观众几十年前在法国还发生着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对女性是相当大的侵害,以后不能再发生。这是警示。假如未来我们有一天记不得现在发生的事了,那么还有电影可以记录。

  • 己澎湃 2小时前 :

    沈腾真是人才啊……喜剧外衣悲剧内核的片子也驾驭的这么娴熟……开心麻花团队是真的可以……有欢乐有笑容……煽情也不过分……nice

  • 卓丹萱 0小时前 :

    镜头压得人喘不过气,贯彻始终的不安与焦虑,一种只会攻击女人的病,很难不让人想起罗马尼亚杰作《四月三周又两天》

  • 振锋 9小时前 :

    《四月三周两天》珠玉在前,没看出这部电影有什么新东西;甚至它最具痛感的镜头,在《女性瘾者》面前也要逊色好多。

  • 延鹏云 6小时前 :

    女性的权利,正发生着。无论在什么时代,女性似乎不是生来就是女人的,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她们也不是生来就是要生孩子的,法国在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权利有这么一个法律,是对女性的压抑。女性的权利要得到捍卫,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美国发生的,禁止女性堕胎的新闻,引发女权运动令人深思………

  • 冬婷 1小时前 :

    “我感到很羞愧,但欲望比羞愧更强烈。”

  • 婧华 3小时前 :

    实至名归的威尼斯金狮奖~女性导演视角在最近两三年大放光彩,这次更是直接亮出真家伙,直接而凌厉的画面挑战着观众和时代

  • 义香巧 2小时前 :

    鲜血淋漓的直白,六十年前的法国故事却马上要对中国当下的现实有了参照意义,这可太讽刺了! #女性处境#

  • 吾倚云 0小时前 :

    能感觉到,导演奥黛丽·迪万试图解决传递身体痛感和避免影像二次剥削间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特殊的画幅、浅焦和特写在构造一个压迫性的视觉空间之外,也有意限制了观者的目光,从而保护片中人物的身体不被过度剥削。仅此一点,《正发生》就比《钛》值得尊敬太多。当然,表现身体痛感这种直球难免过于浅白,也很难牵动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是《钛》很糟糕而《正发生》不够好的原因。比起肉体之痛,我们始终更需要用深焦、在广阔无边的现实中去审视女性精神的疼痛、内心的疮痍是如何被造成的。

  • 学夏兰 6小时前 :

    鲜血淋漓的直白,六十年前的法国故事却马上要对中国当下的现实有了参照意义,这可太讽刺了! #女性处境#

  • 军辰沛 0小时前 :

    #AFIFEST2021 汗毛竖立!看完像被撕碎了。想起即将把皮肤里的implant拿出来的前一天晚上做的关于怀孕的噩梦,这真的像是只有女性才会感染的致命的病症。摄影机始终在侧后方紧贴着Anne,与其说是陪伴,莫如说是像阴翳一般笼罩着她,在几个瞬间她与性和身体的伤痛对峙,观众得以瞥见她的正脸,一张樱桃似的脸。她常穿蓝色和桃红,在蓝色的空间中穿梭,旅途中遗弃了金项链和书籍。和医生和女友的几个two shot都非常有力,可惜几个正面的关键特写没有那么精确,Anne这个角色也比较空白。可贵的地方是年代感被穿透了,50年代的耻感,在今天仍然正在发生。

  • 守飞捷 4小时前 :

    青春版女性瘾者。这些紧张的情绪化的镜头表述,极好。我们独自与这个世界战斗,也是与自己战斗。自由是有代价的,要流血,要疼,要坚持不妥协,要承担。梦想、艺术、文学被这样结实、惨烈却又不乏克制地演绎出来,演员选得真好。

  • 佟雁荷 1小时前 :

    心碎,但又很可惜,对周遭世界的描绘还是太平面了,没有进一步的发掘。但除此之外都很好,手持摄影让神经紧绷,对剧本的处理也不落俗套,比那部《纽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佼萌阳 0小时前 :

    因为是女性,所以才能更加有共鸣。比起女性瘾者中的堕胎片段,那一次我是生理疼痛,这一次更因为多的是心理疼痛,这一次心疼比生理疼痛更多。12周来,心理折磨。女性从身体构造开始就是不平等。得了一种只会攻击女性的病,把她们变成家庭主妇的病。第一次如此深刻体会到,女性自主堕胎权的重要性。对于生育一个新的理解。我也曾经说出过电影里的一些话,没想过在某人的身上会发生这样的histoire,里面的台词也正好回应,欲望强于羞耻,我们不过是比她幸运一点而已。

  • 位思懿 4小时前 :

    整整100分钟,代入感有点差。原因在于内心戏太多,稍有压抑却还算自然。鉴于《四月三周两天》与《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再看此片,承认片名是贴合的,但故事性好差!既然是自传体叙事,它是希望靠怎样的镜头去吸引人吗?请原谅我低俗的这样思考。但通过此片——欧洲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还是在今天,对于女性的性建设或心理延伸应该是在战后就从未疏导过,或者说谁也没思考或在意过这件事!

  • 帆采 6小时前 :

    对比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四月三周两天

  • 季贞婉 3小时前 :

    [emucinema] 会自然联想到女主小时候演的《我的小公主》,像是延续的女性故事。从12周次到日期,从倒计时回到正常的生活,“自然流产”竟然是一种幸运。法国电影里的蓝色是人生的波澜。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