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姗倍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1

导演: 蔡崇隆

剧情介绍

  導演蔡崇隆在23日晚間於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了《刺蔣》(1997)的全片連結,提供觀影者線上收看,內容主要在闡述1970年轟動一時的刺蔣事件,但要注意的是影片在24日晚間11點59分過後就會下架,想要觀看的網友記得手腳要快。
  刺蔣事件發生在1970年4月24日,蔡崇隆導演在屆滿50周年之際,開放線上觀影,主要是讓想要更加了解當年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的人,可以藉由紀錄片裡第一手採訪與資料,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
  《刺蔣》這部紀錄片於1997年問世,過往因為版權問題無法公開發行,一直被認為是一部富有神秘色彩的名片,片中採訪了多位名人來一起衛刺蔣事件揭開面紗,包含前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蔡同榮和刺蔣事件參與者鄭自財、賴文雄、黃文雄等。

评论:

  • 初琬 2小时前 :

    妻子一次次不畏强权,被部落首领威胁,警察威胁,更高地位的人威胁,数次以为她,一个失去丈夫,怀孕带着女儿的农村妇女即将对命运妥协,拿着协商的钱,过下半生时,她都选择挺起胸脯站起来,与其说是律师伸张正义,不如说是颠覆低种族人的一种反抗。

  • 井嘉澍 4小时前 :

    作为女人,对儒教的毒害深恶痛绝,但并不影响去理解开创者们高远的思想。丁先生是在奋勉的学习圣礼学后又痛苦的思索了千万遍才选择了最后的方向吧。看到后面,才发现李导是安那其友人,恨不得再打十星。PS:在豆瓣看韩影评论,永不缺席的都是那群大中华主义者的自怨自艾,好笑,解压。

  • 仁芮欣 6小时前 :

    太惨了,即便是几条狗被这样打,看着都会无比难受。整体而言渲染的痕迹有些重,反而导致冲击力下降。

  • 刑诗霜 2小时前 :

    一位是入世后的出世,一位是出世后的入世,若世间不能按所学而活,不如顺性而活。疏狂狷介之士那个年代尚有退隐之路。兹山所在是归隐,是明心见性,亦是殊途同归。

  • 习淑雅 2小时前 :

    丁若铨说服不了张昌大放下功名写鱼谱,就如同家居婶说服不了丁若铨接受安逸、不作为的流放生活一样。“子非鱼”是一个终极问题。

  • 公西若雁 6小时前 :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在于他有多少才能,而在于他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什么。”

  • 后海桃 7小时前 :

    此外电影拍的过于流水账化

  • 华雪 4小时前 :

    19世纪初的朝鲜,从流放文人和底层渔民的视角,探讨儒学在西学冲击背景下的两面性。整部片子都是细水长流的渔村生活,但并不乏味。主角因天主教信仰被流放,他的「异端」并不仅是宗教,而是西学。天主教徒清楚地球是圆的,同样的,儒学和西学也不是敌人。19世纪的中日朝面临同样的挑战,做出不同的抉择。主角拥有好奇心和改变国家的热忱,他记录一切有用的东西,从鱼类百科到漂流记,圣人之学已被他内化为治国修身,而非年轻人为科举而读书的功利。农妇以种子和土地比喻父母,暗喻圣人学说和百姓。朴实的岛民,风雅的文士,这样的电影竟然是韩国拍的,何时中国也能拍出来呢😅😅黑白画面让观众专注于人物本身,构图有传统美,渔民小哥醒悟时的BGM恢弘大气,使观众感同身受。

  • 初馨 8小时前 :

    中国有苏轼,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贺辛弃疾等等名家,他们的一生或得意风发或失意落魄,但是从他们心里写出的那些诗句如此隽永,他们的生平也应该是值得一拍的吧。可惜的是这样的故事让韩国拍出来了。这部电影里的人文关怀,对于儒家治世的思辨,西学己用的开放,都表达的很棒。虽然某些地方有些夸张和刻意,但不否认最后的感情非常真挚。还有什么比博物学更好的学科呢!

  • 左怀芹 5小时前 :

    低种族出身,就像剔骨难消的出厂设置,在印度成为低劣人种、品行败坏的刻板标签。此种语境下,遭受黑警惨绝人寰的暴行依然坚守自己清白的丈夫,成为穷途末路上捍卫自身正义的献祭者。始终拒绝和谈、不向当权者低头的妻子,仿若莅入人间炼狱、争取平权社会的湿婆真身。而以良知和专业毅然对抗国家机器的律师,外加不愿同流合污的督察组成的双雄搭档,最终成为印度腐朽司法体制的破局者,奉献了这场属于“贱民阶级”的公正胜利。文本依然很印度,法庭抗辩和调查取证过程紧凑而跌宕。就是前情铺垫和歌舞混剪显得拖沓冗余,如果去掉奇观化、风情化表达,剪到120分钟会更好看。

  • 井慧丽 2小时前 :

    虽然相当不喜欢朱熹和程朱理学,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的确是无处不在,本片非常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读书情结,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退亦忧。除了这种细腻的情绪以外,还表现了地处中华文化圈边缘的朝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纠结转变,也通过主角兼包并蓄的想法来提供了一个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想化态度,非常难能可贵。此外我最爱其中“北风驱我来,行行遇海止”一句,北风冷峻,驱我向海,不仅是当时主角对自身遭遇的悲叹,也贴合着朝鲜山河历史的进程。

  • 妍华 3小时前 :

    好看到失语。比《思悼》的冲突温和些,感动之余仍然揪心。黑白影像的色调使片子增色不少。again,这个题材简直比《思悼》更应该是中国概念啊,就让人不懂为啥我们拍不出来

  • 侍华荣 1小时前 :

    不用说百年之前,即便是当下,也有很多人只能写自己的“玆山鱼谱”。看了一些近代史,最令人感慨的是风风雨雨之下依然坚持下来的那些人。可是,可是,道阻且长,何处求索?

  • 庹兴发 5小时前 :

    目前看过的最有内涵的韩国古装片,没有宫廷内斗,没有华丽服饰以及珍馐佳肴,但黑白画幅充满质感,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影片呈现的朴实海岛生活,以及贯穿整篇的古代文学经典,使得观感既赏心悦目又无无违和感,将古代文学展现地栩栩如生而无晦涩之感。对比之,中国近几年拍摄的类似题材影片,历史片追求服饰华美以及场面恢弘,所谓的文艺片在无病呻吟,影片市场过度商业化,苏轼、杜甫、李清照、李时珍等等,中国类似的取材数不胜数,而中国影人少有涉猎,值得反思。

  • 博暄 0小时前 :

    为了体现原始的感觉,而设定的黑白的画面,只有蓝色的小鸟和海浪,很难不联想到辛德勒的名单,略显了一丢丢做作,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发现海面上映射着的光线是那么迷人。

  • 旁莹琇 4小时前 :

    宗教信仰、士大夫、被贬、流放、孤独、目之所及皆是蛮荒、黑白山水、撰写鱼谱;贱命、被身份与权利裹挟、成为师徒、互相拯救、路途不同、不能理解那样的境界、用自己所见验证了老师的教诲、伤离别。羡慕这个传承了我们的文化、被污名为“偷国”的小国,能拍出这样(我们不敢拍也不能说)的电影,更嫉妒他们的影迷,能在电影院里沉下心来,好好欣赏这么一部浸透了文学悲伤(我国那些诗人早就表达过)的佳作。

  • 卫晓东 1小时前 :

    贱民努力追寻形而上学,士大夫饱受权力之苦追寻形而下学。贱民与士大夫,你是我师,我是你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黑山兹山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用的学问才更值得追寻吧。实用的学问在哪里呢,在自然间,大山海间,在民间。而不是利用权力意志洗-脑的学问。不是为王-权服务的学问。「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也不算坏事,但是即便身上沾满污水泥浆,也选择活得像兹山一样,虽外表看着黑暗,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也未尝不是有意义的事啊。」

  • 加星 3小时前 :

    为什么搞黑白的啊 让我看看蓝天大海小鱼不好吗……

  • 功莺韵 4小时前 :

    拉贾格努确定去世后那一场女人围坐哭唱的仪式,与《我不是女巫》里最后Shula的葬礼异曲同工,两个角色都是被偏见拴住而后宰杀的羔羊。只是这里的暴力更加直接了当,摄影机毫不隐晦地直面恶警暴殴他致死的画面,像观众眼睛被撑开在那无处躲,让种姓偏见造成的不公和血腥更加触目惊心。Jai Bhim没什么弧度,庭审破案都太神兵天降,神化到最后森格尼淋着雨跟他道谢,大众如信徒跟随膜拜英雄的那幕,形式已经盖过了情感。

  • 不翠芙 4小时前 :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在于他有多少才能,而在于他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什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