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三部曲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喜剧片 2007

导演: 玛兹嫣·玛克玛尔巴夫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伊朗三个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故事:1)小女孩哈娃(Fatemeh Cherag Akhar 饰)即将迎来9岁的生日,过了生日后,她就必须遮上面纱,不能和男孩们接触了。离生日还有一个小时,她决定和自己的好朋友共度这最后的时光;2)阿和(Shabnam Toloui 饰)逃离施暴的丈夫,和一群女伴参加长途自行车比赛。一路上,她的亲人、朋友接连赶来,试图阻止她叛逆的举动;3)老婆婆霍拉(Azizeh Sedighi 饰)来到一座城市内疯狂购物,并雇佣一群小孩搬运,但她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
  本片荣获2000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2000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2000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发现奖第二名、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评论:

  • 锦桐 4小时前 :

    5.5/10

  • 蹇璇珠 7小时前 :

    部分技术瑕疵无关紧要,这部电影意义不在于此。

  • 鄂芸姝 8小时前 :

    冷门到一个人包场。画面极美,水墨风,演员一色地方话,特别写实,形式大于情节。最后字幕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作品》

  • 梦诗 4小时前 :

    2022..6.23武汉观影体验不错

  • 桃初 0小时前 :

    美术设计当然算是特色,但横向对比水墨风不如国师《影》,油画美术质感不如扎导《斯巴达300》,成本差距当然能作为部分理由,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着实不多,只是总体风格足够统一,不过命题作文能够有所表达,对人性略有挖掘,实属不易

  • 运郁 7小时前 :

    冷门到一个人包场。画面极美,水墨风,演员一色地方话,特别写实,形式大于情节。最后字幕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作品》

  • 骏材 2小时前 :

    结尾好担心从对面地上传来枪声,担心担心担心…但是没有

  • 糜柳思 5小时前 :

    还是蛮惊艳,但并不很像在描绘战争.....

  • 茆睿思 8小时前 :

    美术太棒了,怪不得是美术学院的作品。影像诗情画意,部分镜头有塔可夫斯基的味道,镜头设计得很好。色调就像一幅水墨画。成功的让影像引领叙事,北影节最后一场,终于看到以影像为主的电影了,怪不得是最佳影片。

  • 翦秀美 0小时前 :

    从没见过这样的国产战争片:剧本,美术,摄影

  • 郁映菡 5小时前 :

    叙事的全面崩盘造成了影片内表现主义的构建转变为一种浪漫化战争的手段,可惜的是自然风景并未如《细细的红线》那样对人心做出叩问,甚至连对“白匪威胁”的战争气氛构建都没有完成。经不起推敲的作战细节与不符时代的台词使得整个故事都如电子游戏般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虚假的表演;放不下对庸俗战斗的执念促使制作者们在90分钟的片长里不得已完全放弃向内的人心挖掘,也因而让黑暗的消色处理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恐怖效用而变成哗众取宠的空壳。历史的全程不在场终于让片尾的奋起与反思都变得矫情做作与低劣——这种在意识形态上的失语使得本片(这种更应当做成摄影展的声画作品)在本质上跟院线里那些商业主旋律并没有什么两样。

  • 春锦 6小时前 :

    看评论都在和伊万的童年做比较,就想着来一探究竟,确实没法比,但也属于具有艺术性形式大于等于内容的故事,中国美术学院出品

  • 梦彩 7小时前 :

    对得起美院的称号,但对不起电影艺术,粗糙的舞台剧效果。。。

  • 薇鹤 2小时前 :

    BJIFF 2021 #小切口叙事+真实历史背景+诗意影像质感,可以是低成本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一条路径。不得不说用黑白画面来展现的烟雾缭绕的山间景色,竹林溪流,芦苇飘飘,包括水下摄影镜头,都达成了很协调自然的沉浸式美学质感。只不过这种美感是建立在人物面临残酷困境的基础之上。影片叙事的克制性建立在整体客观冷静的氛围之下,其内部矛盾冲突还是很充实的。主要是故事角度抓得好,转折反套路,但问题是人物塑造还是不太鲜明,导致观影始终会有脸盲感,对比《八佰》就很明显了。但如果要解释成为创作者注重群像全景式描写,意图不在分别刻画人物,那么也就无可厚非。有几场戏尝试营造出了放大人物内心活动的超现实空间,比如托枪寻敌人和结尾淋血雨的段落,就比较适合做解读教学片例…

  • 祁瀚亭 9小时前 :

    先说缺点,剧作不是很稳,明显摆好了逐个立人物的架势,到最后闭口不谈,清汤寡水。想讲的东西太多,又碍于篇幅塞不下,格局和深度飞升的东西被憋在气口,倒不出来,的确留下了揣度的空间

  • 钞梅雪 4小时前 :

    《蛇之拥抱》既视感,越肩视角拍摄,低饱和摄影,方言对白催发出非一般的艺术腔调,剧本还是简单,抽出骨干不太能打,但作为主旋律战争片的新尝试,值得肯定和赞扬。

  • 祁惠龄 5小时前 :

    导演不愧是美院出身,视听的诗化、超现实和纪实之间碰撞,调色风格像水墨画卷,又在山水中凝聚血与肉的残忍和天人交战的泥泞——最佳摄影奖实至名归。同时也看到很多前辈导演的影子,老塔、费穆、国师、吴宇森、姜文甚至是万玛才旦(当然他是监制)。导演能把这些元素融合到战争场景当中真的很妙,一开始觉得像1917,后来又发现完全不同。自有其“纯中国化诗电影”的玄机——在我看来就是:人之俗性以及人之神性。最大的短板就是剧本不行,能悟到想表达的,包括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但显然编剧笔力尚且不够,没有表现出来。整个剧作就显得形式大于内容,如果不是视听艺术的烘托,就很难体会到个中深意。

  • 终绍元 5小时前 :

    前面觉得一般,结尾还是有被震撼到。美院也是把风格化做出来了。还有,终于懂为什么北影节要把“红军与白军”改成红与白了。

  • 鞠寻双 8小时前 :

    看似没啥高潮 保持安静的警戒感同样传递出了战争的真实感

  • 瑶桐 7小时前 :

    叙事的全面崩盘造成了影片内表现主义的构建转变为一种浪漫化战争的手段,可惜的是自然风景并未如《细细的红线》那样对人心做出叩问,甚至连对“白匪威胁”的战争气氛构建都没有完成。经不起推敲的作战细节与不符时代的台词使得整个故事都如电子游戏般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虚假的表演;放不下对庸俗战斗的执念促使制作者们在90分钟的片长里不得已完全放弃向内的人心挖掘,也因而让黑暗的消色处理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恐怖效用而变成哗众取宠的空壳。历史的全程不在场终于让片尾的奋起与反思都变得矫情做作与低劣——这种在意识形态上的失语使得本片(这种更应当做成摄影展的声画作品)在本质上跟院线里那些商业主旋律并没有什么两样。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