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从如松 7小时前 :

    2分:好吧,又一部写意的自传,准确来说是洪和金的双人日记,“小说家的电影”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洪常秀自己近些年来一贯的电影风格,但真的略显乏味,意识流的剧本加以平铺直叙的表达,还特意将消色的镜头运用在大量的篇幅中,原谅我接受无能,这部电影依旧没能让我明白绝世美女金选择他的原因,这应该是我看他的最后一部影片了……

  • 卫屹杰 4小时前 :

    一部空洞无物的电影,没有金敏喜,真要睡过去了。然而,它的气质太从容了,就好像去见一个很淡定的朋友,他倒茶给你喝,随意寒暄着,心就静下来,熨帖了好多。嗯,希望我也能从容一点。

  • 世琰琬 3小时前 :

    想起了新冠时候的种种,想起每天看着新闻心头的焦虑,想起自己连续发着烧的担忧,也正是那时候我发现原来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伟大的人,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力量,从那时候开始,14这个数字也变得不再一般了。

  • 婷桂 7小时前 :

    有多少人因为疫情逝去,又有多少人在创伤中挣扎。

  • 厚歌阑 2小时前 :

    这样的吗。。幸福是梦幻,很值得吧。可以一起吗

  • 乔合瑞 5小时前 :

    不满镜头的美感不够以及摄影的载体太过于刻意,看到最后发现洪根本不在意这点,而正是想表达忙于镜头下被拍摄的人和人之间真实的联系,偶遇、虚伪、亲密、友好聚会,拍电影和写小说背后的秘密是没人关心的,最后拍得成功与否也不是重要的,好像以上这些就是正是要表达的核。秀恩爱的满屏浪漫在击碎我的心,告诉大家“你们真的不重要,我有敏喜!”。

  • 从宏朗 5小时前 :

    洪导和敏后镜头前后互道“我爱你”,我反复观看,笑咧到嘴角。

  • 佟佳嘉淑 2小时前 :

    一位养老院年轻护理员为病患

  • 局若云 9小时前 :

    为了啾迪啃生肉,利物浦口音真是有点funny。Care home这个新冠的切入点不错,镜头灯光的运用很有压迫感。

  • 初星 2小时前 :

    我们看的每一部洪尚秀的电影,好像都是关于他的纪录片的一个片段而已;当他的电影与他混合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其所携带的魅力也变得无穷大。

  • 寒馨 5小时前 :

    等疫情结束,差不多就是夏天了。

  • 怀宛秋 5小时前 :

    影片题材是我国最爱拍的,却也是我国最不会拍的,本片的切入点极佳,叙事沉稳有力,主旨以小见大,演员给力,摄影出彩,在不动声色的时候打动观众。这不比喊口号牛逼一万倍?

  • 建安祯 5小时前 :

    又是黑白,又是金敏喜好高。电影也戴口罩了。

  • 化清婉 5小时前 :

    结尾女主对着镜头不断质问,在某些程度上,世界也差劲得如此大同。无法对抗病毒、无法对抗体制,有时候甚至连身边的人都无法拯救,绝望层层坠落,最终掉在每一个普通人得头上。又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电影。

  • 单思彤 3小时前 :

    我想在海边光着身子跑来跑去等待朝阳。

  • 宋清宁 8小时前 :

    看了挺难过的,这是西方世界的悲哀还是东方世界的赞歌?影片的角度很小很真实,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只是在疾呼:别忘了我们,我们还活着,我们需要帮助。这是我最感同身受的。对于新冠带来的恐惧和压抑,电影的描述和浸入程度要远远超过明灯下东方世界电影里的场景;对人物的描写以及演出,也比东方世界里那种样板戏式的模样更能感染人。

  • 允驰 4小时前 :

    电影讲了一个小说家想要拍个贴近生活,故事自由发展的电影的故事。 所以这个电影就是小说家拍出的结果?

  • 寸兰泽 4小时前 :

    1)编剧过于简单化了,很多nuance没有表现出来。2)人物描写草草带过,共情比较难。3)摄影指导是什么用心,改抓情绪的地方都不拍演员的脸,各种模糊,是故意这么设计的话感觉失败,如果是抓拍不上请找个拍纪录片的来掌镜;4)场景设计和摄影指导是不是关系不好,灯光设计经常不知道是故意那么黑还是没设计好;5)英国indie感太浓重,基本总结一下就是低成本、shallow deepth of field、口音戏、编剧莫名。

  • 夏侯悠馨 5小时前 :

    抛却自结构的审视和玩弄之后,洪的电影已然成为关于纯粹发现和创造美的作品,在淡然和平静中由内而外析出并封存美的结晶,怎能不为之动容?

  • 寿琼思 9小时前 :

    其实除了激进的翻越那道中文互联网的墙,还是有很多温和的办法窥探这个世界的全貌啊,比如这部免费公共放映的电视电影——关于疫情,即使不谈政治正确,也大可以毫不留情批判英国政府的应对不力,但从大家都身为平民的视角,基于人性的互助才是这场灾难里弥足珍贵的光亮——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却非常遗憾的没有被我们自己的电影好好表现出来;而这部电影的切入点真是不能再小了,剧本也真是不能再平实了,但产生的代入感和共情却可以被无限放大——很多很多时候,呐喊口号只能令人麻木生厌,而彰显人性才会感同身受,我们的文艺创作在这个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啊。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