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7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芮俊美 8小时前 :

    柳月优弥有演出北野武的神韵,拍的不错,虽然有戏剧化痕迹,但很多细节和情感还是非常触动我的,最后的长镜头蒙太奇不错。数十年过去了,年迈的北野武再台上唱起那首浅草小子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 菅长逸 6小时前 :

    师父真的太好了。说好的和北野武演短剧,感觉一切都要好起来的时候,戛然而止。时代变了,有些人和事只能留在过去一样的感觉。

  • 骏运 4小时前 :

    台词写得很好,师父葬礼上讲笑话那段看哭了,会想起Daniel Sloss的脱口秀,编剧有这方面天赋;柳乐优弥的动作、步态、甚至腔调也模仿得不错,以及通过戏剧细节达成复原时代风貌的功力,比如老票友送寿司和北野武修转台那一段,《梅艳芳》连这个都太缺了。但是情真意切并不需要牺牲叙事效率,它仅仅是择出了小的师徒情和大的传媒媒介变迁就这么一条道走到黑了。那么师父的坚持被解释为顽固不化也无妨,因为影片不打算探究漫才和短剧的区别;女配怎么看待喜剧的交代也不够充分,她是因为认同新形式的冒犯喜剧而落泪还是单纯因为他们走起来了。旁支的着墨恰恰和《梅艳芳》相反,太少了(单面向的书写是不能让观众进入哪个时代的,所以这也可说是命名为浅草小子而不是北野武传的优点)。即便特效化妆没有那么塑料,也不会为此带来多大的改变。

  • 腾文 1小时前 :

    北野武72年拜师学习,94年骑摩托车重伤面瘫。电影里武叔提前二十二年面瘫,导演显然没做功课,柳乐优弥的脸整体透露着诡异的氛围,两星不合格。

  • 萱娅 3小时前 :

    还可,主要因为讲的是北野武,其实片子还是一般,很套路,看得出柳乐优弥演的很卖力了

  • 麦曼辞 5小时前 :

    大家都是这样怀着梦想饿死的。千春那么喜欢唱歌,观众却只想要看胸部。北野武的踢踏舞太赞了。不要迎合观众、你要告诉TA们什么才有趣!师徒二人最后的酒馆,互相吐槽,回忆往日,没有想到竟然。。没有什么奇迹,只是一步一步,向着梦想前进。有时候被暴击。

  • 郁嘉德 6小时前 :

    多少有些无聊,还是老爷子自编自导自演会看得更起劲

  • 鹿心诺 1小时前 :

    关于电影本身没什么太多想法,毕竟早已通过自传采访电影等各种方式勾勒出这位传奇的轮廓,只能说对于那段经历可能还原的不错,但用这种特别常规的表现形式来说北野武就真的一点都不酷,最打动人的就是由本人演唱的《浅草キッド》和师徒二人真挚的情感传递。

  • 米秀妮 4小时前 :

    师傅刻画立体,徒弟表面没灵魂。不如叫浅草老子

  • 纵舒怀 0小时前 :

    能对如此天才有启发的老师 居然穷困潦倒至此 不免觉得人生充满不公平

  • 祭飞瑶 5小时前 :

    看了好多年日本综艺节目,听过无数艺人一半自嘲一半搞笑讲述未成名时辛酸故事,但北野武浅草小子歌词描述的意境,始终难以被超越。笑中带泪的好电影,有瑕疵,但极其合我胃口。

  • 杞雅逸 6小时前 :

    “不要被人笑,要逗人笑”

  • 风成业 5小时前 :

    师傅说:既然是谐星就要记得随时装傻搞笑。他一直记着师傅的话甚至在师傅的葬礼上都要讲几个段子调侃师傅。看似不合时宜,但其实深厚的师徒情义让人非常动容。

  • 树成 3小时前 :

    看了好多年日本综艺节目,听过无数艺人一半自嘲一半搞笑讲述未成名时辛酸故事,但北野武浅草小子歌词描述的意境,始终难以被超越。笑中带泪的好电影,有瑕疵,但极其合我胃口。

  • 潘高峻 8小时前 :

    大家都是这样怀着梦想饿死的。千春那么喜欢唱歌,观众却只想要看胸部。北野武的踢踏舞太赞了。不要迎合观众、你要告诉TA们什么才有趣!师徒二人最后的酒馆,互相吐槽,回忆往日,没有想到竟然。。没有什么奇迹,只是一步一步,向着梦想前进。有时候被暴击。

  • 郁欣合 2小时前 :

    簡單直接的窩心感動,師徒情真摯,最後的笑話很感動人心

  • 钭翰翮 0小时前 :

    开篇这个声音和扮相真是幻视了,北野武还活着呢居然就出了传记很微妙哈哈,特别是对于北野武这样的人来说。柳乐优弥努力模仿歪嘴眨眼看着实在是很出戏了,北野武的故事的确很戏剧性,但拍得中规中矩过于戏剧化和尴尬煽情了,最感人的部分大概是浅草小子这首歌了。

  • 颜运 9小时前 :

    师傅的故事明显比徒弟的故事更戏剧性,这种事故就是大家常说的“失焦”......

  • 紫楚楚 4小时前 :

    北野武传记片,光彩都在深见身上,前段的交叉剪辑虽然多但很有力度。老年北野武的妆容也太丑了吧!三星半

  • 蒋幼怡 2小时前 :

    拍的太过好电影的好电影,又觉得反而不是好电影了。看完就觉得何のためもない。。。。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