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邵子平 0小时前 :

    以为是个西部版《海边的曼彻斯特》,结果是个荒野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紫咸英 6小时前 :

    州长夫妇和父母的压迫感更多的是衬托本尼的存在吧?我不太觉得那是另一种权利或者力量带来的压迫。

  • 祁宝生 4小时前 :

    导演的《钢琴课》是儿时记忆中最震撼的存在,那种压抑之下的情欲展现充满了绵长的张力,而冲突累积到极致之后的爆发时刻让人难以忘怀。近三十年后,导演用一部主题类似的《犬之力》重回巅峰状态,只不过表现更加克制,调度更加精准。邓斯特和她酷似马特达蒙的老公继《冰血暴》第二季之后再续前缘,很难想象这个内心秩序逐渐崩溃靠酗酒来存活的女人,曾经还是蜘蛛侠的女朋友。卷福的演活了一个外强中干用虚张声势来在掩饰空虚的牛仔,值得一座影帝小金人。

  • 桂柔 4小时前 :

    父权社会压迫下的情感和精神扭曲,无边的孤独淹没在了茫茫的群山之中

  • 赛曦哲 4小时前 :

    每场戏都挺好看的,但有点发散了,明明几个配角没必要这么多银幕时间,后半段两个男人的深入互动才是重点,但这点又太直白了,体现在更依赖事件了,更好的是一直收着,但似乎也没啥更好办法。

  • 锦彦 7小时前 :

    anti-血色将至啊,优质到无趣 @望京电影资料馆

  • 穰巧香 7小时前 :

    卷福和克里斯汀邓斯特等几位演员为我们贡献了本年度最优秀的表演之一,角色之间的戏剧张力(和性张力)如同绷紧的牛皮绳一般,从始至终勒住了观众的喉咙,亦如身后的犬山一般,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卷福值得一个影帝,他把那个用“真男人“气质包裹起来,实则脆弱敏感且长情的菲儿演绎到入骨,他的爱是私人的,不可公之于众的,隐秘又美好的。相比之下,皮特的恋母则更为扭曲,所以本片完全不能草率的界定为同性题材,这是一部关于爱的故事,私有的、扭曲的爱,跟随电影的尾声,猎人和猎物互换,角色所承担的善恶属性瞬间翻转,观众恍然大悟,原来那副惹人生怜的外表下,竟有如此之残酷的内心,曾经的“作恶”之人终于死去,归于犬山。

  • 秋寄云 9小时前 :

    像Phi这样的人,他死去比活着幸福。

  • 晋寄南 4小时前 :

    我实在悟不到那些,只觉得它过于缓慢沉闷晦涩冗长。

  • 营南蕾 5小时前 :

    原来是个深柜故事,卷福冷酷的外表下其实是个情种来着

  • 莫浩广 7小时前 :

    挺精致,挺细致的,演员也都好,氛围好,节奏稳。不过有些情节和细节的设置还是有点明显,我看着觉得不够精妙,不够有天分。反正片子不错,但是给我的刺激比较少,让我老想走神。

  • 曼寒 2小时前 :

    几乎可以提前预定为年度最佳了。看片的过程像饮一口纯酿,或是欣赏一支香水,拥有极之丰富的内涵与不同的调性。故事经得起推敲与解读。拍摄的手法更好。虽然没有所谓的高潮,但是张弛有度,好几场戏都令人屏住呼吸。很有张力的电影,演员都出奇的好。上一次看到家庭之间这样撕扯的戏,还是威廉·惠勒的《小狐狸》,相比起来,小狐狸更深刻,而这部更浑然天成。这个世界需要女性的眼睛,温柔坚定也美好。

  • 运龙 3小时前 :

    对“有毒的男子气概”的一次阉割。欣喜的是,两位非美国籍的女性导演都拍出如此高水准的美国西部片,原本充斥白男视角的领域终于被冲淡了一些。

  • 藤暄玲 9小时前 :

    这是克制的复仇,这是文明进攻野蛮的方式。菲尔弹着狂放不羁的班卓琴与罗斯那笨拙的钢琴的对决,前者代表印第安文明,它野蛮音色单一可更流畅,后者代表入侵殖民者,华丽的背后是粗糙的技艺。故事前期在酝酿双方的矛盾,中后期电影故事的张力拉满。菲尔本来想挑拨罗斯和皮特的母子关系,可是他却在皮特身上发现了闪光点,而这闪光点的起因正是皮特为除掉他而生。不戴手套务农与手臂的伤口要了菲尔的命,这是医学常识但皮特自始至终都没提醒他,目的明确且行动果断。电影前期有个反救猫咪,皮特解刨了可爱的兔子,他娘炮的外表下有颗残忍的心,兔子是第一个菲尔是第二个。他深爱着母亲希望她获得幸福与金钱,相对与其新父亲几乎没有交流,说明他不喜欢他但喜欢他的钱与地位,可是那个障碍菲尔必须被除掉。他只需要待在他身旁边扮演着好朋友边等待着时机。

  • 那拉天佑 8小时前 :

    谁是犬类呢?是残忍杀死菲尔的彼得,是一再羞辱彼得和罗丝的牧场牛仔、上流社会那些高弹教养风雅的人,还是嘲弄这对母子的菲尔?谁是受害者,谁又是施害者?每一个人都在压抑自己,无论是看似娇弱无力的彼得,还是表面粗旷坚硬的菲尔,他们的残忍冷漠和温柔细腻,都是被扭曲在他们灵魂深处的另外一部分自我。露丝仅仅是一个饱受歧视的弱者、只能用酒精麻醉自己的可怜人吗?她又何尝不是在以另外一种扭曲的方式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儿子彼得,在精神上紧紧捆锁着他呢?每一个人都渴望爱、惧怕孤独,但人类只从自我出发的、自私的、排他的爱最终变成欲望、控制、暴力,吞噬着别人的自由与尊严。真正的犬类,恰恰是这不自知的罪。「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我的救主啊,求你快来帮助我!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

  • 薇鹤 3小时前 :

    从凯莉·雷查德的《第一头牛》到简·坎皮恩的《犬之力》,作为构建美国神话的西部片迎来了新的变革,而完成此次变革的是女导演们。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曾彰显着无比鲜明的男性气质的西部片中被置入了同性元素,这其中蕴含着从兄弟之情(Bromance)到同性暧昧的微妙越界。当然,这并非是身份政治当道的年代里的一次反向改写,而是男同性恋情结其实就存在于父权制文化的裂隙之中。对所谓强硬的、粗野的…男性气质的认同,对所谓等而下之的、柔弱的女性气质的鄙夷,这种二元结构,本身就召唤着男性对男性的认同。可以说,每一个父权制之下的男性都是潜在的男同性恋。

  • 相建树 0小时前 :

    沉重而悲伤,菲尔看不到出路的人生,毁灭于执迷。片子能把这样一个“恶人”塑造得让人同情,很厉害。

  • 腾运 9小时前 :

    在工整中偶尔展现细腻,犹如一个粗犷的西部牛仔在那个年代偶尔会表露细微的“禁忌”情感。

  • 蒿双文 6小时前 :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父权制度下的囚徒。男权统治的权力关系,造就了压迫的双重结构——对女性的压迫(厌女),以及对有女性化倾向的男性的压迫(恐同)。“有毒的男性气质”(牛仔制服、凶暴桀骜、邋遢粗俗)是菲尔在深柜中挣扎和对抗禁忌欲望的铠甲,带着自欺欺人的表演性质。而彼得“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恋母弑父)的问题,则隐藏在电影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色背后,直到坎皮恩不动声色地为我们找到答案——她在语焉不详但充满触感的特写镜头中收集着证据,并伴随着格林伍德编曲的黑暗和声,彻底将它揭露出来,疏离且悲凉。

  • 舒志勇 5小时前 :

    我一度以为是《断背山》,菲儿与彼得可谓对男人银幕形象的两种经典凝视——阳刚与阴柔,没想到最后竟然来个冷血murder。不明显的同性暧昧,这文本更像是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窥探,但全都是表象。叙事极其克制,主要靠细节推进:侮辱焚花、误解、咒骂、解刨学、死牛、性暗示、感染、去世、会心一笑,貌似最强悍的反倒最脆弱,最柔弱的反倒最狠。尤其值得一看的,本片摄影和配乐运用极佳,西部草原远景辽阔壮丽,透光云层,内景调度,窗口视角,暧昧镜头,简坎皮恩太用心了。都说是今年奥斯卡小年,我个人更看好此片拿BP和BD。8.2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