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0年代末期,千百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红卫兵和老三届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奔赴全国各地农村生产建设兵团,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涌现出赵天亮(唐曾 饰)、周萍(傅晶 饰)等一大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有志青年。在陕北、山东屯涌现出赵曙光(程皓枫 饰)、冯晓兰(李欣凌 饰)、许蕾(周娟 饰)等志愿献身农村的知识青年,在城市家中,他(她)们大多是父母眼里的长不大的孩子,可是在边疆、在农村,他们成长为真正的战士,也有部分青年永远长眠在了那片土地上......

评论:

  • 苍友易 3小时前 :

    美术摄影都挺在线,国产战争片里为数不多能看的,光影运用这方面不及《1917》,色彩调度又比不上《影》,各方面显得都挺用力,过犹不及啦,给点人情分3.5/5

  • 淑枫 0小时前 :

    受宣传“诗性电影”影响,抱着一种奢侈的期待去看这部主旋律,有意的和《伊万的童年》做了对比,发现本片所谓的诗性仅留存于画面形式上,文本仍是“纯粹的”战争,节奏、意象也未跳脱出类型的框架。必须说出,导演有意营造的动静统一被拙劣的斯坦尼康毁的一塌糊涂。很遗憾没有在片中看到我军排泄的场景,刻意的性别命题也过于神圣。人只是像人而已。

  • 蔚驰海 5小时前 :

    这东西都能被吹上天,国产真没救了

  • 磨振海 2小时前 :

    开头15分钟的节奏十分缓慢,伴随着昏暗的画面真是十分好睡,差点没绷住(旁边大哥睡了全程,点头点的像听课一样),电影开场想取'势',却丢失了'质',人物快速的出现搭配大片阴影的画面让角色无论从外形还是性格上都难以快速让观众记住,导演说想要着重电影语言的塑造,声音设计尚可,但是从镜头与调度来看泛善可陈,甚至略显单调。

  • 花彩 5小时前 :

    没见过这种质感的战争片。故事让我想起《一个和八个》《1917》,只好让我想起塔可夫斯基。

  • 良振 8小时前 :

    影调风格据说是特点,实则处处是坑,你都能很明显很具体的看出AB组拍摄的痕迹,调色也非常奇怪,是那种让人觉得自己得了白内障朦胧感。不过好处就是可以让人比较舒服的睡一觉。不多说了,去看朱一龙粉丝了。【2022050】

  • 璐寒 3小时前 :

    看到有人在认真拍电影,还是感动,不太愿意苛责。

  • 花彦 2小时前 :

    艺术性很高的主旋律电影……so……艺术性高+主题比较不新颖=迈不过去的双门槛……

  • 锦函 4小时前 :

    Under the torrent of toppling, what drives us not to despair?

  • 锦弘 4小时前 :

    还不错,纪实向,能看到军队纪律和军中兄弟情的推力。

  • 陆妙菡 9小时前 :

    这个苏联式诗意战争片的尝试再一次印证了“视觉不是美术”——极精致的摄影和极粗糙的故事、对白、剪辑和调度并存,努力实现的气韵也显得虚无。

  • 聊曜儿 4小时前 :

    一边标榜“此片聚焦的是时代洪流下被遗忘的最普通的人”,一边声称“我们的片子是按照电影院的最高放映标准来制作的”,不敢相信竟存在如此割裂的创作观。

  • 有琴芷巧 8小时前 :

    整体黑白灰的色调非常符合影片的战争故事,唯美且富有艺术性,烟雾笼罩下更增添一丝丝魔幻感觉,非常值得一看。

  • 校娜娜 4小时前 :

    游击战本来就是小叙事而不是宏大叙事 这才是共军战争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 景文星 2小时前 :

    写了一篇长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电影结尾完全扭转了我对电影的评价。

  • 辰鹏 4小时前 :

    美院作品,观感很好。美术和场景调度都很好,适配度高,画面细节做得也比较到位。整个氛围营造得有紧张感,将抗战题材打造得很类型化艺术化,我喜欢。不过,表演、台词、配音、声音处理都确实比较差。

  • 柔琳 4小时前 :

    战争可不就是这样,在一片漆黑中突然的枪响,突然的死亡

  • 祭听荷 9小时前 :

    不过本身脸盲的我实在没记住人,说不上完全看懂故事……

  • 蒲成益 2小时前 :

    有史以来第一部没看完就离场的电影 结束时间比计算晚了一小时

  • 诺痴瑶 8小时前 :

    “我是执行命令,还是带着兄弟们活下去?”这样一个两难的抉择,为电影营造出了巨大的冲击感和矛盾感,可以说是难得做到了艺术性、故事性、共鸣性的三重结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