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力克一生中的三个阶段,都从性开始:五岁对性产生好奇、十六岁初尝禁果及成年迷失自我,犯上填补不了的错。在肯雅长大的他,每个人生交叉点,都似乎遭性操控。片中如诗一样的音乐、摄影及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故事,衬托于不同时空之下,成为导演一次试验习作。影片包含了四组人物的四组故事--如果那叫故事的话:赤身露体的一名黑种男人与一名白种女人在荒野丛林搬演亚当和夏娃的事迹;不到二十岁年纪的两位男孩女孩在一个让人感到别扭的时机和场合尝试x愛;避开喧嚣带着妻儿到乡间休假的尼克,他不时被孩提时候的经验(特别是恐慌的经验)所袭扰;摇身一变,尼克成了一名到北非出差的电视制片人,我们看到,尼克手下的一名男组员用情不一不说还开车误撞死了一名土著小孩,而且,他还累及了女友被土人刺杀,之前影片暗示,他的女友有个失散的双胞胎姐妹 ,这些事怎么都乱七八糟的啊,我甚至无法将故事的内容重组清楚。不仅单位故事与单位故事天南地北,来无影去无踪,之间不讲呼应对称,连单个故事内部也是不要前因后果,观众不知道角色何以如此这般,也别想知道他(她)下一步又会如此哪般。唯一可以肯定并把它们拉拢到一块的迹象是,《迷失禁果》在进行原罪观念和殖民地经验的再解重读:现代的青年男女的越轨举动应当与"活在"混沌初开时的亚当与夏娃的传说存在对应关系,去到乡间的夫妇的渡假生活仍在为文明社会带来的"罪梦"所侵蚀;,特别是蕴含着之于殖民地的一份疚责感--不仅是让黑人来充当一回亚当,而且,一对殖民地出身的双胞胎在被送到白人社会反而离散,撞死土著男孩及由一名白种女人去被杀偿命,都让人觉察到了背后的作者的歉疚自责之心。如果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那么问题马上来了,影片这里的表达方式是适切的吗?这里的言说太文饰了,就像一个有教养的倨傲的贵族,既使自我批评承认错误也要拿腔做势文过饰非,难免让广大群众伤透了脑筋。很想说什么,说时也隆重其事,可结果都嘀咕了些什么人们难以揣度,这也是当代文化的失语症症状之一吧。

评论:

  • 扶嘉玉 1小时前 :

    在法国上学时学校组织看,有好多同学产生不适感甚至晕倒,还有同学在交流环节时直接去呛导演..

  • 吉裕 5小时前 :

    一部看简介就足够了的电影,女孩如何争取自己女性堕胎的权利,好了,开始共情吧,电影看不看不重要。

  • 庾英逸 1小时前 :

    围绕60年代女性学生堕胎引发的生理心理双重创伤的故事。紧跟时事,一次转换性别的沉浸式体验。 本片一举拿下2021威尼斯金狮,最近几届的颁奖季影片越来越多地围绕女性及少数群体的当下所处困境。想到有些天真派的所谓电影、所谓音乐、所谓文学、所谓艺术,想脱离政治自立门户,无异于语言脱离了人,自说自话。 对待现实问题的批判,导演的力度恰到好处,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既放又收,叙事一气呵成,这样的表达才具力量。 反观从60年代到2022的今天,问题从解决到反噬,新自由主义的大踏步向前,突破了矛盾的客观发展规律,最终还是迎来了虚伪的白左与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扑。幸运的是,让拳师借不上力的是,这种大面积灾难,永远不可能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国。

  • 卫奂丞 0小时前 :

  • 宛莹白 6小时前 :

    如果沈腾孤独留在月球也许会更好。

  • 卫诚然 2小时前 :

    从女主视角进行的直线叙事,没有枝蔓,男人们站得远远的轻巧推脱,私下交易的非法堕胎手术,直面淋漓的鲜血拍得不留情面。女性导演并不是刻板印象的细腻温柔感性或煽情,女性导演的取材和观察世界的角度,才是她们与男导演的区别。把1960年代的生死无助冷静呈现,才能让今日的人们明白,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主权,是如何一寸一寸争取回来的。

  • 仉海瑶 3小时前 :

    3.5。三段墮胎戲的確傳達了極強的張力與同感,但圍繞墮胎問題的其他要素仍然停留在「mention」層面。

  • 妍锦 2小时前 :

    前年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在柏林拿了评审团大奖,去年的《正发生》更直接拿下了金狮奖,欧洲电影节的关注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女性导演自身更加感同身受的视角真的把这些“正发生”的事件拍得异常疼痛和恐怖,部分场景我终究是没有完整看完,理解表达,但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非常抱歉。

  • 文驰 3小时前 :

    一般看新片十有八九都是让我失望的情况下,这部表现居然非常不错,每一秒都牵动心弦,详见四月三周两天

  • 厍睿博 7小时前 :

    安的幸运之处在于,她在历史大背景下遇到了逆流而行的个体,而不幸之处在于,并不是所有女孩都像她一样幸运,这一切仍然正发生。

  • 坚寄灵 8小时前 :

    此類題材看的第三部了。《四月三周兩天》《维拉·德雷克》《正發生》; 西方國家認為墜胎等同於謀殺。

  • 合冰绿 1小时前 :

    类似达内兄弟的小景别浅焦手持摄影配上4:3的窄画幅,无疑比四三二的宽银幕画幅长镜头刨除了更多环境因素而更聚焦在女性个体身上。利用视听效果制造出生理上的痛感,通向了女性在空间和身体、心理和生理上一次次被异物入侵的不适。60年代初女性无法为自己身体做主的困境,在半个多世纪后依然正发生着。冠冕堂皇的生命至上,似乎也不免夹杂着隐秘的对女性欲望的规训。

  • 奇意智 6小时前 :

    尺度略大,关注意外怀孕之后的心路历程,没有责备没有贬低,只有很现实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交困扰。

  • 化颀秀 2小时前 :

    # 78 Venezia # 这片太绝了!某令人心理不适的场面第一次发生时直接有影评人吓昏被抬走,第二次出现时机位更加直接,疼痛感也像潮水般涌向观众,然后还有第三次…照这个趋势小K影后位置危险呀

  • 任承志 3小时前 :

    和[四月三周两天]确有相似之处(除了题材主题,还都用了手持运镜),但区别也很显著:本片更多聚焦个人(学院派的窄画幅比、大量近景特写与紧紧跟拍),具身性始终占据核心,而432则更多以一种客观抽离的冷静视角观视着一切。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光色方面,比及432的全程灰冷阴郁,本片大半时间都明丽鲜艳,饱和度甚高,而且多次突出【光感】,包括镜头中的光晕,入院后担架/病床视角中的高光及过曝的转场等,甚至黑暗夜色中亦有渐亮的路灯。此外,本片故事发生在盛夏,432是寒冬,这也是暖与冷的差异。最后是社会性及社会问题的探讨,受个人视角与略显单薄的剧本所限,本片深度、力度比不上432及类似题材的[女人韵事][维拉·德雷克][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但影片依然值得观看,这一话题必须反复被言说,需要以不同方式探讨和影像化。(8.0/10)

  • 厍昊伟 1小时前 :

    背景在1968年之前但事实上很少能感受到时间壁,着重表现女性身份的感受反应处境所思所想与当代观众仍有共时性的共鸣,这种设计表现了女性处境相较于社会变化的静止状态。我觉得这也是电影名的由来。

  • 彩莲 3小时前 :

    【B】确实是乏善可陈的,但这份女性主义的宣言和“正在发生”的社会性伤痛依旧刻骨而令人绝望。

  • 慕冰巧 0小时前 :

    前两天看完Call Jane之后就更期待这部了,和美国人拍的不痛不痒、所谓感人暖心的Call Jane不一样,本片用十分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女大学生Anne在怀孕、私下堕胎前后的心理变化,给人的震撼不是Call Jane可以比的。我认为没有什么比逼真的堕胎画面更能让人感受到Anne的走投无路和被逼无奈,直观的呈现就是逼着你直视非法堕胎对女性心理生理的双重伤害,让你在电影院里没法逃避。

  • 展煜祺 1小时前 :

    谁关心过处女受孕的圣母玛利亚有没有不诞下耶稣的权利

  • 徐新林 5小时前 :

    有机会再看带字幕版本的,在arena lido的放映并没有英语字幕,全程只能靠意大利语字幕猜。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