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父亲(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的离世给奥利弗(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工作上出现瓶颈,对人际交流感到疲惫,遇到心仪的姑娘也无法放开束缚。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总会不时的回想起开始发生变化的那一天。母亲去世后的某一日,父亲把奥利弗招到跟前,跟他说了两件事。一是他得了癌症;二是他宣布出柜了。奥利弗起初吃惊不已,难以承受。但在父亲治疗的过程中,看到他和他的同性恋人相处融洽,看到父亲重新绽放活力和生机,奥利弗的心也在慢慢得到治愈。父亲虽已离去,但其影响仍在,尤其是对奥利弗处世态度的影响和改变。这些指引着当下的他变得勇敢,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只是初学者而已。
  影片改编自导演和其父亲的真实故事。饰演父亲一角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获得了第69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第84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评论:

  • 员恨之 4小时前 :

    活着只是侥幸 死亡才是必然 天真又不自量力 一切都不合时宜

  • 夔泰华 3小时前 :

    原评被删。补:人只是一个数字,你如何死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该如何不浪费时间、空间,运力、财力、有秩序、合法地死去。一旦将人非人化,任何杀戮都变得合情合理。

  • 初枫 7小时前 :

    当某天突然出现了一束光,你欢呼、雀跃,你感到心安,可最后带来的只是更幽深的黑暗。

  • 仪香卉 1小时前 :

    她每天下午三点会来 不管是无主之作还是法比安 汤姆希林总给我意想不到但是又在意料之中的意外

  • 嘉仕 5小时前 :

    好多德国电影都能表现出来那个年代的颓废感。

  • 家阳 3小时前 :

    我看不懂,但好美,喜欢所有的画面。晃动的镜头,跳舞的俱乐部,床上的两人,朋友死后的烟花,穿插的黑白叙述......工作没了,爱人走了,朋友死了,最后人总是要有家可回的。

  • 宜绮晴 7小时前 :

    3小时的片长,老电影的画幅比,勾勒出1930年代魏玛共和国青年男女们的颓废糜烂。

  • 云怡 1小时前 :

    “一个当代高学历社畜的消亡史”(到最后,还在期待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大概是有点社畜惜社畜吧~

  • 彩莲 4小时前 :

    就像是克拉考尔社会学著作的电影版本,混乱的熵增导向疯狂的张力,事件变为即将到来之物。通过介于历史先锋主义以及Dogma95的主观视角祛除了有失真实的史诗光环,还原为一种正在经历的激进“此在”。《法》不是政治史,而是精神史,在高度分裂的影像碎片之中,影片的开场却以一个历史时间的长镜头宣告了巴赞摄影现实主义的终结,又在动线上与结尾的“下降”相对——作为对幻觉机制的进入和退出

  • 友英媛 9小时前 :

    兴乐园电视

  • 奉隽洁 9小时前 :

    Fabian就像身边已经为数不多的颓丧的文艺中年,郁郁不得志,又放不下自尊,本质是善良的,但爱情还是败给了金钱。放到当今的时代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当然也可能不是他本人,而是历史。

  • 宰父和悦 7小时前 :

    三个小时的电影,竟然看完了…开头high到飞起的剪辑和表现手法以为又是一部导演意识流作品,结果后面故事反倒渐入佳境…虽然依然不懂导演要表达的东西,但同样入围金熊,我觉得这片子可比获奖那部好看多了…3.5

  • 弘柔怀 7小时前 :

    “你可以带我看看你的柏林,如果它仍然存在”。它完全不像这个时代拍出来的电影,好像一部纪实文学般展现了30年代的柏林,重现了魏玛共和国在享乐主义中走向灭亡。从该死的战争,摧垮的经济到,因理想和生活而遭背叛的爱情,挚友身亡于理想主义的幻灭,最终迎来无情而炙热的身心具焚的结局(救人却被当做淹死的鱼和nc焚烧的书)。“这世界容得下体面吗?”世间轮回,善无好报。法比安的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答案。

  • 彬胤 0小时前 :

    大街上的冲锋队,网络里的红**,在国家支持下一右一左殊途同归地将整个社会绑上战车

  • 后瑜敏 6小时前 :

    “你可以带我看看你的柏林,如果它仍然存在”。它完全不像这个时代拍出来的电影,好像一部纪实文学般展现了30年代的柏林,重现了魏玛共和国在享乐主义中走向灭亡。从该死的战争,摧垮的经济到,因理想和生活而遭背叛的爱情,挚友身亡于理想主义的幻灭,最终迎来无情而炙热的身心具焚的结局(救人却被当做淹死的鱼和nc焚烧的书)。“这世界容得下体面吗?”世间轮回,善无好报。法比安的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答案。

  • 左天蓝 1小时前 :

    她每天下午三点会来 不管是无主之作还是法比安 汤姆希林总给我意想不到但是又在意料之中的意外

  • 世凌兰 1小时前 :

    坚持过前半小时的旁白叙事,故事本身极具思想与反思,导演镜头美学不错,暧昧性欠缺,主要归功于剧本或者说原著对后战争时期德国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的真实写照。人们的追求从精神层面转变为本能层面_饮食男女,大多数人都疯狂的躁动着,躁动的根本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只能把眼前的过下去,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 弥依晨 8小时前 :

    喜欢女主的台词设计,真棒。是没有预想到的结局——“学会游泳”。

  • 厚子瑜 9小时前 :

    万湖会议的会议纪要只有15页,但却决定了600万犹太人的命运。会议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在二战后,逃到了阿根廷。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指示,必须把艾希曼带回以色列公开审判,“活的最好,死的也行”。摩萨德局长带着11个人亲赴阿根廷,有惊无险地将艾希曼“绑架”回了以色列。在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面前,艾希曼被判处有罪并被处以绞刑,算是给“万湖会议”划上了一个句号。

  • 丁正奇 3小时前 :

    既然我们都是要死的,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死去也没什么不好。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