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表歌曲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2017

导演: 华纯

剧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评论:

  • 馨妍 8小时前 :

    出乎意料的好看,男主虽大多数时间是独角戏观众却也不会觉得无聊,尤其沈腾天生喜感,简直一看他的脸就想笑。最后的结局很催泪,绝对是最近最值回票价的电影。

  • 粘晴霞 8小时前 :

    这就是独行月球,致敬了很多电影,糅合了很多元素,不错的商业片。

  • 枫瑞 0小时前 :

    2.5,笑么没有那么好笑。科幻么也没有那么科幻。往好了说可以是喜剧/科幻的拐点之作。但我是观众我管你那么许多,我就是要笑啊

  • 洪夏波 0小时前 :

    手电筒化身迪迦变身器,请相信光,尬出银河系🌌

  • 贾从丹 3小时前 :

    可能是得益于原著漫画的加成,开心麻花的电影终于不再是段子的排列组合和小品汇报演出。甚至,在这部科幻喜剧里能够看出他们想要在类型上继续开拓的野心。更值得表扬的,影片的价值也落在了一个令人舒服的点上,为此麻花可能相当冒险地给出了一个不那么大团圆的结局。尽管电影与新冠无关,但我仍然把它视作一部后疫情电影:在极为相似的处境里,被遗弃、被封闭的个体所渴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正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我被短暂地治愈了。在一个全面倒退回一战前夕的时代,我还是认为,悲观主义总是看似深刻,但人们需要乐观,愚蠢地乐观。

  • 紫慧 5小时前 :

    可可爱爱哈哈哈. 最后一天等飞机没事儿干看电影来了(In Las Vegas

  • 林茹 5小时前 :

    太好看了!还有什么比大热天的看上一出沈腾的喜剧更让人酣畅淋漓呢!搞笑搞到外太空,一万个支持!

  • 芝妍 8小时前 :

    这部相比另外几部要差的多,比神偷奶爸系列小格鲁并不出彩之处,对比系列第一部小黄人的占比又不多,剧情更不用说第一秒就猜透全片

  • 胡雨星 9小时前 :

    开心麻花还是老老实实专注喜剧类型吧,突然想起之前某个电影的热评,《流浪地球》代表中国迈出科幻的一大步,又被《独行月球》给倒退回去了……

  • 芃材 3小时前 :

    对我来说无非看了一场加长版春晚小品兼盗版好莱坞超级英雄类型片。不像喜剧,不像剧情,不像灾难,不像科幻,笑点松散无新意,反而造就了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的灾难盛宴,不知坐在轮椅上的李诚儒是否是导演的另一种黑色自嘲。什么是惊喜?惊喜是梦中袋鼠突然说话,是袋鼠拉着沈腾一路向前,有了惊,就有了喜,但遗憾的是这种创意在影片中寥寥无几,老酒装新瓶,各种过时老梗混乱成一锅粥强行喂下,沈腾再卖力表演也无力回天。刻意高燃的画面让人血脉偾张,强行牺牲的角色让人痛哭流涕,美轮美奂的特效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切都在掩盖苍白空洞的剧情与让人生厌的英雄主义,无耻至极!恭喜你,漫威中道崩殂,而你,就是新的中国式漫威!如果沈腾在拍完《夏洛特烦恼》就驾鹤西去,那他作为艺术大师必定千古流芳。另:马丽演技烂得一批可以跌下神坛了。

  • 暨海颖 6小时前 :

    意料之外的好。看了三分之一原作赵石的漫画才看的电影,看之前一度担心能否把那种荒诞幽默拍出来,没想到改得相当好且完全是开心麻花味,节奏掌握得不错,剪辑也很出彩,有几首OST真的出来就爆笑,歌词太贴了。神马CP功不可没,如果不是他俩的默契,效果真的会大打折扣(两位甚至没多少直接对手戏都那么戳TT)。看完获得了跨越38.4万公里地月距离的感动,还有种名为“中间人”的弧光爆发了,腾蜀黍最后都在发光好伐!科幻片致敬梗一波接一波,看的时候可以好好找找彩蛋。总的来说是看得相当解压的片子。

  • 稽晴照 5小时前 :

    这么说吧,中国电影想超40亿,起码得献祭一条人命。

  • 采桐 9小时前 :

    omg,这是故意把观众骗进电影院虐的吧,喜剧部分做的真的是灾难,停留在屎尿屁擦边球阶段,悲剧部分却渲染恰当,导演编剧好像搞错了这部片的类型,令人迷惑,去掉喜剧部分当故事片看还行。演技方面,沈腾演技可以的,袋鼠特效和演技可以的,李茶的姑妈黄才伦请滚出演艺圈。电影剧情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火星救援》,第二部分:《楚门的世界》,最后部分:《流浪地球》

  • 申木兰 9小时前 :

    看哭了好多次,终究是给不想长大的成年人看的啊。中国元素也太棒了,永远喜欢格鲁和minions!

  • 锦琪 4小时前 :

    虽然我在电影院又哭又笑的,但说实话挺失望,也许是期待值高了。喜剧后面接煽情,真的有些不伦不类,准备好了爆笑,却都哽在了半路。笑点也俗套,没点网上冲浪的经验,都不一定能get到那些到处借用的梗。

  • 锦娜 8小时前 :

    开心麻花还是执着于往影视作品中塞入各种各样与主体关联不大的段子,时不时地就让人出戏到春晚小品。地球那条线在前半段完全就是累赘,后来则慢慢成为了一条“工具”线,始终都未能自然融入主线叙事。一些概念,比如“中间人”“全球直播”“被遗弃者成英雄”,在实际执行中也没被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价值。很多时候主创还是选择采用了更为稳妥的主流叙事,一些假大空的场面也随之产生。

  • 谷梁初雪 3小时前 :

    这个片子从才出来就关注到现在了,作为开心麻花正统第四部同时也是暑期档被寄于厚望的头号种子,难道是我预期太高了,全程没笑过一次,麻花团队真的江郎才尽了吗?越来越尬了,不过月球和太空的视效方面确实展现了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水平了,但地球方面的刻画还是太小家子气了,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人,那几个小场景?是经费不够了吗?成片质量来说后半段明显比前半段好不少,导致感觉像是拼凑在一起一样,最亮眼的应该就是中段袋鼠拉雪橇那里,竟然有一丝丝浪漫和唯美,好吧,其实刚哥才是女主,最后的强行升华式结尾属实有点拉胯,就因同为200亿票房的京撞了个木星,所以腾也得撞个陨石吗?

  • 骏康 5小时前 :

    前半程是小人物的喜剧,后半程是中国式英雄的故事。爱情在这里抽象成为了一种信念。鲁滨逊式的度日生活在几个世纪后依旧吸引着戏中人和观众。中国式英雄的结局注定是悲壮的,没有美式英雄的种种奇迹。但是啊,你走了之后,世界变得更好了,不是吗?

  • 秋寄云 9小时前 :

    煽情的部分太冗长了,搞笑的部分像是在看超长版本的sketch。沈腾演技倒是蛮好的

  • 牛巧凡 0小时前 :

    这就是独行月球,致敬了很多电影,糅合了很多元素,不错的商业片。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