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艾达是联合国的一名翻译。当塞尔维亚军队入侵波什尼亚克飞地并接管那里的权力时,她和她的家人和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在联合国营地寻求保护。激烈的政治谈判开始了,阿伊达不得不进行翻译,通过翻译她得知了致命而残酷的信息。但尽管信息的爆炸性极强,她还是坚持着逃脱迫在眉睫的命运的希望。

评论:

  • 欧平松 0小时前 :

    东亚古装剧的天花板,看到几句诗句和劝导都觉得莫名感动,思想的力量是多么重要,有的人去政局里搅弄风云,有的人则退于江湖仰望星空,任何时代都有理想主义,我们不一定都要主动去让时代碾碎。薛景求就不说了,卞约汉的表演真是令人叹服。

  • 梁骏 5小时前 :

    对国家是罪人,对我家是客人。前面比后面处理得好。没想到时至今日还会有商业片导演涉足这种冷门的知识分子流放题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官场失意,大隐于世,寄情山水,家国情怀。而从儒学到西学的观念转变,则是时代巨轮的滚滚向前。入世也好,出世也罢,师徒二人最终在某种意义上都成为了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也依然与这个世俗社会格格不入。

  • 童骊艳 6小时前 :

    C / 原来拍成黑白是因为预算不足,但实际上完全没有黑白的必要,情节设定思路和影像传递的感觉都挺现代视角的,而不是复古的氛围。

  • 辰翱 9小时前 :

    想起了徐霞客,苏轼兄弟,雅典娜圣斗士。

  • 鸿栀 3小时前 :

    可能是四星半,但的确是近几年难得觉得又美又在表达宏大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上不显得过于刻意的。十九世纪初朝鲜王朝的思潮/朝代更替政治之争,东西学之分初见端倪,精英/庶民不同和贪腐/苛税这些亘古不变的话题被化在了丁若铨和张昌大如何“过好这一生”的个体生活选择里。读书为何,生活何为,如何让众人过上更平等又有尊严地生活呢?大概也是导演的问题吧。

  • 智晴岚 8小时前 :

    三星半。确实如短评所说:宗教在片中太符号化;西学表现得太浅显;讲友情也太平庸了;儒学表达又太刻意炫技;反两班和贪吏反得又太样板;反君王制度反得太仓促,快结束了才匆匆登场。只能说,求马唐肆吧。这部电影其实真的讲得挺肤浅的,但真理还就是这么肤浅,所以无人在意。回到最初的那个儒家,有反骨的儒家,也就是反对法利赛人的耶稣。最感动我的是兄弟分别一幕,“苦寒念尔衣裳薄”。好处是避免了sentimental,坏处是辞官一节未免drama。又,想起远藤周作《沉默》。

  • 铎依瑶 6小时前 :

    我也更加坚信世人千万种人性本不同,

  • 洲锦 5小时前 :

    黑白的影像增强了电影感,后半段的时间跳跃又狠狠地削弱了电影感,整体还是比较娴熟的韩国电影工业套路。从程朱理学到认识论的觉醒,但是扯到天主教是有点离谱了。且前半段谈认识论,后半段的发展又回到了对程朱理学的旧社会批判上。结构上为了故事戏剧性,在主题的发展上做了奇怪的颠倒。是有点对不起《兹山鱼谱》的标题,最后偏离了认识论该有的启发意义,让一部本该如《天演论》般拨云见雾的专注,成了一曲默默的挽歌,格局小了。

  • 鲍俊拔 2小时前 :

    韩国人,有点东西。人类总习惯性设定太多对立,永远在争执孰是孰非,而事实上对真理和世间大义的追求,无论今昔俗洋往往殊途同归。翻译不错,电影更好。

  • 瑞俊弼 4小时前 :

    士大夫的追求,一边是礼失求诸野,一边是林奈分类法。

  • 祁昊宇 7小时前 :

    写鱼谱的因是为了格物,最后的果是成就了一个大才。这个大才最后是经世济民还是回到兹山并不重要,现实故事中并没有这么个人也不重要,他是一个集体性的符号,该传承的那些都传承下来了。不然,怎么会有这部片子呢?

  • 月正 7小时前 :

    3、在被流放的十多年里,士大夫丁若铨没有气馁,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死的时候还在伏案疾书《兹山鱼谱》……像仙鹤那样振翅奋飞于辽阔的天宇固然令人欣喜,但当雷电交加、翅膀折断,在淤泥里自由地生活未尝没有意义。

  • 泣元彤 8小时前 :

    愧疚!抱憾!考公大军逐年增加,山中老虎纷纷遭打,运方来信家中一切安和,生活想象不到的富庶。我却无福消受独自苦闷,受世人嗤笑@自制拷贝带简体中字。

  • 革芊芊 5小时前 :

    本身没什么新东西,有反思是挺不错的。做一个二元对立,出仕的士大夫写鱼谱躲进小楼成一统。好学的青年内心渴望的是功名利禄带来的价值认同。青年入世后,发现程朱理学选上的官员一个个酒色犬马鱼肉百姓。故事确实对程朱理学和儒家文化反思是最棒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儒家文化的合谋,把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困在科举里,这本身就有很大的悲剧在,但还有人想参与这样的悲剧都没有资格,那就是贱民。很多人说想到苏轼,觉得我们也该拍这样的电影,可我们如果拍,除了不断的歌颂苏轼的才华和豁达,无限神话苏轼这个我们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士大夫才子形象,我们会在其中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苏轼一次次被贬,我们会有批判和反思吗?而不是一味的歌颂神话苏轼去自嗨,去给自己自我精神投射。也许,苏轼本人并不那么开心,也没那么豁达,都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

  • 缑希彤 6小时前 :

    其实我觉得弟子仔细挖掘会比现在有意思的多。他向老丁学习时的心态是什么?真的专心学四书五经吗?还是有私心兼学西学独辟蹊径呢?他爹第一次没理他毕竟是因为他功课差的太远了。

  • 晏羡丽 7小时前 :

    论世事 只求和而不同 奈何生民立命 人情世故 难以兼得 做到了文艺主流综合 但缺点可能也是两边都走不到极致 既然要风格可能情绪更克制收一些会更有调性一些 吟诗作对后即向对方解释确实照顾观众但有失尊重 希望可以预设部分观者认同观念碰撞和许多基本认知上的理性 为了更推情绪设置的剧本桥段还是煽得狠了非常韩国 为什么我很喜欢却说了一堆缺点 内容题材太好了最先夸得 虽然认为东方美学不一定非得吟诗出来 但诗意美的氛围感给到了 薛景求已晋升神级演员行列

  • 闻乐蕊 3小时前 :

    在韩国近代化“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身上,对儒家的反思激荡在现代时空。导演李睿益几乎拍遍了韩国各个阶段的历史,高句丽时期、朝鲜王朝、日据时期,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挖掘历史,越挖越深,电影越拍成本越低,终于挖到了“思想性”这个底层逻辑了。

  • 暨清逸 0小时前 :

    对于在体制内看到黑暗,对人性失望,初心泯灭的描绘从来不会过时。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还有平常百姓所熟知,但上流阶级无法体验的新鲜美味。西学和朱子并不冲突,佛儒和科技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它们可以是并肩而行的伙伴

  • 珊涵 5小时前 :

    为什么国产片都在翻拍、抄袭,炮制垃圾?而没人认真地拍一部自己的《编舟记》、《兹山鱼谱》、《词典》、《教授与疯子》?

  • 苏安民 7小时前 :

    韩国是有这样的人物,然后可以强。日本明治维新时亦有这样的大人。吾国是有曾、李,谭、梁,孙文乃至于毛泽东。想到张香帅建汉阳兵工厂,而“汉阳造”为武昌首义打响了第一枪,正是影片里在海水中可重现墨迹的乌贼墨水,是海胆里飞出的青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